【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艾芯取穴法】
坐位,臂向前平举,俯头。鼻尖接触上臂内侧处即为本穴。
【主治病症】
①咳嗽、气喘、鼻衄;②瘿气;③上臂痛。
【艾灸参数】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4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
【经验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配肩髃、曲泽治疗上臂疼痛;配合谷主治鼻衄;配臑会、气舍等主治瘿气。
【穴位图】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艾芯取穴法】
坐位,臂向前平举,俯头。鼻尖接触上臂内侧处即为本穴。
【主治病症】
①咳嗽、气喘、鼻衄;②瘿气;③上臂痛。
【艾灸参数】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4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
【经验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鼻炎等。配肩髃、曲泽治疗上臂疼痛;配合谷主治鼻衄;配臑会、气舍等主治瘿气。
【穴位图】
导读:找不到照海穴?没关系,看看本文带来的照海穴的准确位置及按摩方法,轻松解决你失眠问题!在中医常识里,照海穴的作用与功效还是挺大的,如果你想改善失眠、便秘等情况,可以来看看本文提供的照海穴的准确位置及按摩方法。
照海穴的名词解释
1、照海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跷脉。别名:阴跷穴,漏阴穴。
2、穴位含义: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
3、“照海穴”。“照”,照射也。“海”,大水也。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本穴物质为水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比水形成为一个较大水域,水域平静如镜,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热能而大量蒸发水液,故名“照海穴”。
4、“阴跷穴”。“阴跷”,乃穴内气血有地部的经水和天部的阳气,气血特性体现了阴急而阳缓的阴跷脉特性,故名“阴跷穴”。
5、“漏阴”。“漏”,漏失也。“阴”,阴水也。漏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漏失。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因受天部照射之热,经水气化蒸发如漏失一般,故名“漏阴穴”。
6、足少阴阴跷脉之会,同照海名解。
照海穴位位置图
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即:在我们脚上内踝骨下方的凹陷处,用手掐按或用皮肤针敲打不要出血。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在小腿深筋膜的下面,内踝的周围,由内踝前后动脉、跗内侧动脉、跟内侧支和足底内侧动脉的分支组成内踝网,营养内踝周围的结构。
照海穴主治病症
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照海穴主治面目、咽喉、胸腹、肝肾、神志等疾患:如面目浮肿、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咽喉肿痛、嗌干喉闭、心痛气喘、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妇人血晕、胎衣不下、恶露不止、难产、肠鸣泄泻、蛊胀、疝气、淋病、遗精白浊、癃闭、遗尿、痫病夜发、卧惊、善悲不乐、瘈疭、脚气红肿、四肢懈惰等。
1、现代又多用照海穴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肾炎、精神分裂症、癔病、神经衰弱、足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
2、照海穴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尿频尿闭,咽喉干痛,脚气红肿,失眠,癫痫等。
3、五官科系统疾病: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
4、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癔病,癫痫,失眠;
5、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6、其它:便秘。
按摩照海穴位的作用
1、缓解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燥、目赤肿痛等;
2、缓解治疗神经衰弱、癔病、癫痫、失眠、惊恐不宁等;
3、缓解治疗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小便频数等;
4、缓解治疗便秘、疝气 、脚气等。
穴位名称:安眠 ( ān mián )
所属经络:经外奇穴
定位:
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e颗艾取穴法:
坐位。从耳后翳风穴向后推至胸锁乳突肌停止部乳突下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主治病症:
失眠,头痛,眩晕,心悸,癫狂。
艾灸参数: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50分钟;温度:38-45 ℃;
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
经验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等。配神门、三阴交主治失眠;配四神聪、风池、太阳主治头痛、眩晕。
穴位图:
穴位名称:八风 ( Bā fēng )
所属经络:经外奇穴
定位:
正坐或仰卧位。在足背侧,第1至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4穴,左右共8个穴位。
e颗艾取穴法:
正坐位或仰卧位。足5趾各趾间缝纹头尽处,即为本穴。
主治病症:
毒蛇咬伤,足跗肿痛,肢弱无力,脚气,牙痛,胃痛,月经不调。
艾灸参数:
艾条悬灸:5-10分钟。
穴位图:
穴位名称:八邪 ( Bā xié )
所属经络:经外奇穴
定位:
微握拳,在手背侧,第1至第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
e颗艾取穴法:
伸臂俯掌。手背掌指关节前,第1至第5指间的缝纹端后方掌背交界线(即赤白肉际处),即为本穴,左右共8个。
主治病症:
①毒蛇咬伤,手背红肿,手指麻木;②目痛,烦热。
艾灸参数:
艾条悬灸:5-10分钟。
经验应用:
配后溪、三间主治手指麻痛。
穴位图:
穴位名称:百虫窝 ( Bǎi chóng wō )
所属经络:经外奇穴
定位:
正坐屈膝或仰卧位。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上3寸,即脾经血海穴上1寸。
e颗艾取穴法:
坐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3寸,即血海(参见“血海)向上量1横指,即为本穴。
主治病症:
①虫积怨;②风湿痒疹,下部生疮。
艾灸参数: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70分钟;温度:38-45 ℃;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经验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风疹、湿疹等。
穴位图:
穴位名称:大骨空 (Dà gǔ kōng )
所属经络:经外奇穴。
定位:
握拳,掌心向下。在拇指背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e颗艾取穴法:
抬臂俯掌。拇指指关节背侧横纹的中点处,即为本穴。
主治病症:
①目痛、目翳、内障等目疾;②吐泻,衄血。
艾灸参数:
艾条悬灸:5-10分钟;不宜瘢痕灸。
经验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等。
穴位图:
穴位名称:胆囊 ( Dǎn náng )
所属经络:经外奇穴
定位: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
e颗艾取穴法:
第1步:正坐垂足或仰卧;
第2步:在小腿部,膝关节外下方,可见一明显凸起(腓骨小头);
第3步:确定阳陵泉:在此凸起前方可触及一凹陷,即为阳陵泉。
第4步:从阳陵泉往下量2横指(大拇指指间关节部位的横径为1寸)处,即为本穴。
主治病症:
①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绞痛等胆道疾病;②下肢痿痹,胁痛。
艾灸参数: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70分钟;温度:38-45 ℃;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艾炷灸时间:5-9壮。
穴位图:
穴位名称:当阳 ( Dāng yáng )
所属经络:经外奇穴
定位:
正坐位,在头前部,当瞳孔直上,前发际上1寸。
e颗艾取穴法:
坐位或仰卧位,直视前方。沿过瞳孔垂直线从前发际向上量1横指处,即为本穴。
主治病症: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塞等头目五官病证。
艾灸参数: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20-30分钟;温度:38-45 ℃;
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
经验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鼻炎、感冒等。配印堂、风池主治鼻炎。
穴位图:
穴位名称:疔俞 ( Dīng shū )
所属经络:经外奇穴
定位:
在前臂屈侧,神门穴直上4寸,何内侧旁开0.3寸处。
主治病症:
善清泄火毒,凉血化瘀。
艾灸参数:
艾条悬灸:10-15分钟。
穴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