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养生?(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摆脱“前半生以命换钱、后半生以钱换命”的怪圈,而是随时开始关注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状况,把健康放在了资产升值的前一位,这都为中医健康行业埋下了伏笔!

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养生法则:

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图片

其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其二,阴阳平衡的健康观。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什么是阴呢?阴就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什么是阳呢?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体观。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图片

中医养生特色疗法分为针灸、拔罐、刮痧、气功、按摩、药膳

针灸: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

拔罐: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又扩大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

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

刮痧: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工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药膳:药膳食疗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

误解1 :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正解: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优势。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药物外敷、冥想、芳香疗法、药浴以及心理疗法等。

误解2 :养生是老年人的事

正解:千万别以为养生仅仅是为了长寿,或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必需的功课。

误解3 :轻微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治疗

正解:频繁看病吃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吃药还有副作用。而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所以要健康,增强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懂得一些居家的中医保养知识,既能防患于未然,即使有轻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调养恢复健康。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中医养生法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凝练出了贯穿养生始终、有效指导养生实践经验的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扶正辟邪

    《素问》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中医养生始终强调“治未病”,这也是中医养生的最终目的。疾病的发生有其特定的内外因素,病变虽复杂,但大部分疾病其病因可知、病势可测、病兆可察,只要加以适当合理的控制干预,是可以预防的。大多数人误认为没有症状就是健康或小病拖延,或病后忽略保健,都是不可取的。适时地体检、就医对您自己及家人、社会都是积极有益的。

    2.动静互涵,形神合一

    动与静是事物相对的两种表现形式。中医养生注重动静结合,形与神俱;动静适宜,形神共养;动以练形,静以养神。

养生是运动与静养的结合,中医养生注重倡导适宜的各种传统养生方法、体育锻炼之类的形体劳动,使气机顺畅、气血流通而百病不生。适当的动不仅能锻炼肌肉、四肢等形体组织,可增强脾胃的健运功能,脾胃健旺,气血生化之源充足,便可健康长寿。“静”包括精神上的清静和形体上的相对安静状态。心神之静不提倡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指精神专一、摒除杂念、心无妄用,以达到心境空明宁静的境界。形宜静养,中医养生主张动与静适宜有度、劳逸结合,才能达到形神合一、增强体质的目的。

    3.审因施养,三因制宜

    中医养生提倡养生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实际情况,找出适合个人的养生保健方法,不可一概而论。人们可以主动采取适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施以调节手段,减少不良因素影响,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养生强调因时制宜。人体的一切生理和心理活动都与外界阴阳消长转化息息相关。中医学倡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起居有常,衣着适当,以适应四时气候等环境的变化。个体应根据四时、月廓、昼夜的变化规律,调控自身精神活动、起居作息,利用最适合的时间和方法来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养生强调因地制宜。不同方位地域的地理环境不同,对人的生、长、壮、老及生理、病理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景色宜人、日照充足,有助于安定情绪,能改善和提高呼吸、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

养生强调因人制宜。中医养生要注重性别施养、区分年龄施养。男性属阳,以气为主,性格刚悍,因气郁致病者相对较少;女性属阴,以血为先,性多柔弱,一般比男性更易因情志伤身。气郁质的人,养生应注意保持乐观愉悦、移情逸神。对于老年人来说,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的运动。对于需要长时间站立工作者,可选择仰卧抬腿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对于经常伏案工作者,可选择扩胸、伸腰、抬头、望远等活动。

    4.五脏为本,杂合以养

    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巨大生命系统。《黄帝内经》论述,“五脏为本,杂合以养,顺四时、慎起居、节饮食、调情志、适劳逸”, (即五脏的保养以综合运用行为、精神、饮食、运动等多种方法进行)。五脏强,则人体衰老来得晚,五脏弱,则人早衰短命。五脏之中,养生特别强调保养肾与脾胃。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均为人体的各种气血生化之源。

    养生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起科学的生活方式,制定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综合养生策略,做好“生命的自我管理”。

没有了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